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论雇员受害赔偿纠纷的归责原则/陈学东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6:02:33  浏览:987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论雇员受害赔偿纠纷的归责原则

陈学东


  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案件是律师在办理侵权责任类型案件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一种典型案件,由于法律和司法解释对这类案件的归责原则的规定不断在发生变化,特别是侵权责任法正式颁布后,归责原则较以前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对律师在实务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也需要不断的随着变化。对于这类案件归责原则的具体规定及前后的变化,本文作如下肤浅的探讨。
  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案件的归责原则从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来看,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开始的过错责任到目前还适用的无过错责任,马上随着《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又要回归到过错责任。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的实施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解释)颁布前,人民法院在审理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案件时,基本适用的是过错归责原则。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通意见)没有把雇员受害赔偿纠纷纳入特殊侵权的范围,在具体司法实践过程中,以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为主张权利的一般条款,以一百一十九条为具体赔偿项目的请求依据。虽然2000年10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民事案由规定(试行)》首次明确提出雇员受害赔偿纠纷的案由并把它纳入特殊侵权的类型范围,但因为缺少明确的实体法律适用依据,在这一阶段,发生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案件,人民法院基本上都是以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作为判决依据,适用过错归责原则,具体考虑当事人之间是否有过错和过错程度的大小来具体划分双方应当承担的责任。
  人身损害解释颁布后,首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了雇员受害赔偿纠纷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该司法解释第十一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该法条的前半部是完全的无过错责任,后半部是赋予赔偿权利人有选择权的一种替代责任,如果赔偿权利人选择向雇主举张权利,同样是适用的是无过错的归责原则。虽然人身损害解释第二条第二款规定: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责任时,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但因为当时没有法律明确规定雇员受害赔偿纠纷适用无过错责任,而适用无过错责任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又必须应该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所以司法实践中就产生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依据民法通则这一基本法的规定,雇员受害赔偿纠纷应该适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而具体判案过程中,人民法院基本上都是适用人身损害解释第十一条的规定,完全采用的是无过错的归责原则,并且这也是实务界的普遍认同的做法。
  《侵权责任法》颁布后,第三十五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该法条又完全改变了人身损害解释第九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依据该条规定,雇员在雇佣活动中造成他人损害的,采取的是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的雇主替代责任,完全不再考虑雇员是否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节,雇员也无须再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雇员再雇佣活动中自己受害的,明确规定了适用过错归责原则,雇主承担责任的大小将根据自己是否有过错和过错程度的多少来判定;雇员在雇佣活动中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损害的,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明确了采用无过错归责原则的特殊侵权类型案件必须要有法律的明确规定,而《侵权责任法》没有把这类案件纳入特殊侵权范围,显然只能适用过错归责原则,也就意味着雇员因第三人造成损害的,以后雇员只有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这个一般条款的规定,只能向第三人举张权利,而再也不能依据无过错原则向雇主举张权利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意见

卫生部 民政部 公安部


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意见
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



由卫生、民政、公安三部联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于1986年10月16日至19日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民政、公安部门的代表和有关专家220人。会议总结了1958年全国第一次精神病防治工作会议以来的经验教训,交流了
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精神卫生工作的意见。
28年来,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全国已有精神病院348所,比1958年增加6倍;病床约6万多张,增加5.1倍;精神科医生约6000名,增加14倍。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各地加强了对精神病院的管理,康复工作有
了较大的进展。社区防治工作也在逐步开展,有的地区还创造卫生、民政、公安密切协作实行群防群治群管的好经验。在精神卫生教学工作上,全国已有11所医学院校设立了精神医学教研室,培养了一支师资队伍。精神卫生的科研工作也在积极开展,北京、上海、南京三地的精神卫生研

究所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工作中心。国际性的交流和协作关系大大加强。这些成绩的取得,为今后精神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当前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困难很大。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我国发展精神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很多同志,不正视精神卫生领域中的现实问题,对精神卫生工作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开展这项工作不够重视,缺乏应有的关心和支持。
二、精神病发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全国有精神病人约1000多万人。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心理因素的不断增加,患病率已由70年代的7‰上升到10.54‰,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约有近半数的病人处在反复发作中,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三、精神卫生工作的机构、床位、财力、人力严重不足。
1.目前精神病院的房屋破旧,医疗设备简陋,布局不合理。多数精神病院都建在远离城市几十公里至近百公里的偏僻地区,不利病人就医、家属探望和医院的技术交流,给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困难,民政部门所属精神病院的状况尤为如此。
2.经费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政府给予精神病院的补贴,只有同级综合性医院的一半,致使精神病院无力更新设备,改善条件。由于经费不落实,致使行之有效的社区防治工作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尤为突出的是各地公安机关急需收治触犯法律肇祸的精神病人开设的精神病管治院,也
因经费困难而组建不起来,以致这类病人继续严重地危害着社会治安。
3.床位不足。目前全国每千名精神病人只有六张病床,80%的病人得不到治疗,95%以上的病人住不进医院,精神病人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相当突出。有的精神病人在家里成年累月用铁链禁锁,过着非人的生活,有的企业单位抽调生产工人日夜3班看管精神病人,成了社会、
企业单位和家庭的严重后顾之忧。
4.精神卫生队伍严重缺编,人才奇缺,青黄不接。目前全国每1万名精神病人只有六名精神科医生,病床和工作人员的比例也只有1∶0.6,队伍的技术素质较差,特别是精神卫生工作者不受社会重视,被称为“疯子”大夫,工作累、危险大、待遇低,技术职称的评定和晋升得不
到合理解决,致使新的不愿来,老的不安心。
四、由于对精神病人缺乏管理,致使一部分病人流散社会,不断肇祸,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据江苏省调查,该省1985年以来发生精神病人肇祸1800多起,其中凶杀案136起,杀死杀伤189人,纵火案209起,抢夺盗窃案800多起。上海市去年共发生精神病人肇祸5
28起,其中杀人29起,放火3起,很多恶性案件中,精神病人作案占了一定的比例。大庆油田1病人玩火引起火灾,造成1亿元的巨额损失;上海1位病人驾车肇祸,连续撞伤撞死15名行人。其他如精神病人赤身裸体,出丑滋事,毁坏厂矿电源、设备,造成停工停产等事例屡见不鲜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足以说明,如不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将会造成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精神卫生工作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当前,我国正处在通过全面改革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经济腾飞的新时期,而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又不可避免地将给人们带来大量新的社会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影响,精神卫生的重要性也就日益显示出来。现在许
多发达国家对精神卫生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过了对躯体疾病的防治,把精神卫生工作渗透到医疗卫生各科和各种保健服务中去。因此,搞好精神卫生工作不仅关系到千百万人的健康,关系到保证四化建设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把它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全国精神卫生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建议建立由卫生、民政、公安3部牵头和教育、财政、劳动人事、宣传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和指导精神卫生工作。
二、建议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将精神卫生事业纳入有关部门和地方的事业发展规划,给予应有的重视,并在国家财政允许的情况下予以必要的支持。
三、积极地有计划地采用多种途径培养专业人才,尽可能解决精神卫生工作队伍青黄不接、来源不足的困难。高等医学院校应增设精神卫生课程,对在职医务人员要加强精神病防治的培训,使绝大多数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开展精神病的防治工作。对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医生、护理、心理
、社会等专业人员,要合理地解决职称评定和报酬等实际问题,以稳定这支队伍。同时,还要重视并加强精神卫生的科学研究工作。
四、开展精神卫生立法和司法鉴定以及对精神病人的管治工作。抓紧起草《精神卫生法》,公安机关从速组建精神病管治院,并会同司法、卫生部门组建司法鉴定委员会。


五、适当放宽对精神卫生事业的有关政策,给予精神病人福利工作和工疗站以免税待遇,鼓励和支持多渠道集资兴办精神卫生设施,开展社区防治和管理工作,收容治疗和管理精神病患者。
六、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科学知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精神卫生工作,从而使我国人民能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减少精神病产生的社会、家庭和心理因素。并创造条件帮助精神病人尽快康复,走向社会。



1987年4月20日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施行时尚未审结的企业破产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施行时尚未审结的企业破产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2007年5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文件法〔2007〕81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为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的顺利施行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施行时尚未审结的企业破产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正确执行,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破产法施行后,尚未审结的企业破产案件中,已经开始而尚未终结的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案件,分别按照以下方式处理:

  (一)以债务人为原告的一审案件,已经移交给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的,由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继续审理;尚未移交的,适用企业破产法第二十条的规定。

  以债务人为原告的二审案件,由二审人民法院继续审理。

  (二)以债务人为被告的案件,已经中止诉讼,且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对相关争议已经作出裁定的,不适用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尚未作出裁定的,依照企业破产法第二十条的规定继续审理。

二、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破产申请受理后,所有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只能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提起。尚未审结的企业破产案件中,债权人或者债务人的职工依据企业破产法和《规定》第九条或者第十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性质和人民法院内部职能分工,并依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由相关审判庭以独任审判或者组成合议庭的方式进行审理。

三、对于有关债务人的其他民事诉讼,如债务人合同履行诉讼、追收债务人对外债权诉讼、撤销债务人处分财产行为诉讼、确认债务人处分财产行为无效诉讼、取回权诉讼、别除权诉讼和抵销权诉讼等,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应比照本通知第二条规定处理。

四、为保证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依据本通知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的规定审理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审限内尽可能加快审理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案件,避免因拖延审理对相关权利人的权利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五、尚未审结的企业破产案件中有关债务人财产行为的无效认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的有关规定。

六、人民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适用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三十二条和《规定》第十四条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三十二条仅适用于企业破产法公布之日前所欠的职工权益,形成于企业破产法公布之日后所欠的职工权益不属本条适用的范畴,该部分职工权益只能从破产企业已经设定担保物权之外的其他财产,或者担保物权人明确放弃行使优先受偿权后的已设定担保物权的财产中受偿;

  (二)企业破产法公布之日前形成的职工权益,在按照正常清偿顺序无法得到清偿时,才可从已经设定物权担保的财产中受偿。在债务人尚有其他财产可以清偿时,不得先行从已经设定物权担保的财产中清偿;

  (三)在企业破产法公布之日前所欠的职工权益,依法以设定物权担保的财产进行清偿的情况下,对于企业破产案件中因按照正常清偿顺序无法实现的破产费用、共益债务以及职工的其他权益不得优先于担保物权人受偿。

七、人民法院审理尚未审结的企业破产案件,对于尚未进行的程序,《规定》未作出规定的,原则上均应适用企业破产法的有关规定。

  请各级人民法院将执行企业破产法和《规定》中遇到的问题和情况及时逐级报告我院。

  2007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