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3 11:52:14  浏览:844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



2005年6月17日

文明办〔2005〕11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现就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提出如下意见:

  一、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意义和原则要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周期性、民族性、群众性的特点,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推动着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传统节庆活动在各地广泛开展,人们的节日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趋明显,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我国的传统节日无论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上,还是在节庆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都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充分运用民族传统节日,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对于推动形成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友爱、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对于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节日理念,努力发展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引导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传统节日习俗,剔除封建糟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要坚持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相结合,与商业营销形成互动,不断增强节庆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始终保持传统节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要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目的,通过节庆活动增进人们的情感交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让各族各界群众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充分享受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

  二、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要紧紧围绕节日主题,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是我国最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期间,要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清明节期间,要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主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端午节期间,要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利用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科普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提高人们的科学意识。中秋节期间,要突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主题,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节日氛围。重阳节期间,要突出敬老孝亲的主题,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制定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进教材。要在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课程设计和教材中,进一步充实介绍传统节日的内容,加强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让广大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要把传统节日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纳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体系,同学生的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三、精心组织重要传统节庆活动

  节庆活动,是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对于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适应群众的审美情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立足群众乐于参与和便于参与,不断创造新鲜多样的节庆活动方式,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彰显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引导传统民间节庆文化,把节庆活动办成检阅民族文化成果,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盛会。在节庆用品、用语上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多制作一些美观大方、富有情趣的节庆文化产品,多创作一些易于传颂、有真情实感的节庆用语,多生产一些安全卫生、健康有益的节日食品,突出民族特色,体现人文关怀,增添节日魅力。把传统节庆文化作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讲解、情景重现、参与互动等方式,让旅游者参入其中,亲身体验独具民族特色的节日习俗。组织好传统节日商品的研发和生产,引导商家用好节日商机,活跃节庆气氛。把传统节庆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创建活动的渠道和空间,使传统节庆活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

  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现代社会,大众媒体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群众情绪和社会舆论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对宣传民族传统节日的导向作用,切实加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把传统节日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在节日期间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访谈、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传统节日。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特别是中央电视台要发挥善于节庆日策划的优势,精心组织节庆文艺晚会,在文化类栏目中安排播出介绍传统节日的专题片,在少儿频道安排播出适合少年儿童观看的动漫作品,丰富节日荧屏。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国际等重点新闻网站,要建立专门的网页,开设网上节日论坛,形成网上节日宣传教育平台。

  五、积极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加强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和保护,是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基础性工作。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传统节日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探索保护传统节日的措施和办法,使传统节日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

  社科研究机构、高等学校要组织力量,对传统节日禁忌、祭祀、庆祝、娱乐等民风民俗,进行认真研究和系统整理,科学分析传统节日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丰富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有关研究要列入国家重点社科规划。要不断完善传统节日保护的法律体系,切实做好有关法律条文的司法解释,积极推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立法工作,依法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部门要认真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六、切实加强对传统节日活动的管理和引导

  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认真做好传统节日的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地运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好经验、好做法,依托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创建活动。文化部门要组织和鼓励作家、艺术家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创作生产一批体现传统节日思想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文艺精品,在节日期间组织文艺团体深入基层演出。民政部门要积极引导城市社区、乡村组织及基层企事业单位,开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节庆群众活动。广电部门要组织力量,制作播出一批介绍传统节日的影视作品,丰富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新闻出版部门要认真做好传统节日图书和电子读物的出版规划工作,编辑出版一批高质量的图书。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以及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名人故居、风景旅游点等,要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图片展览和文体表演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传统节日的社会影响。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相应节庆活动的组织与引导,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民发办财政局南通市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民发办财政局南通市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通政办发〔2005〕10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市民发办、市财政局《南通市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十月九日





相关附件:
南通市扶持民营经济发展(107).doc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若干意见》(通委发〔2004〕3号)精神,市财政设立南通市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参照《江苏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是指市财政每年安排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性专项资金。
民营企业是指在我市行政区域内除国有及国有控股、集体和外资企业以外的依法注册登记设立的各种形式的企业。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公开透明、公正合理、定向使用、科学监管的原则。
第二章 管理部门与职责分工
第四条 市民营经济发展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民发办)、市财政局共同负责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市民发办主要负责确定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方向,提出当年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扶持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并根据申报情况初步确定扶持项目,报市分管领导审定后执行。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和监督。
市财政局主要负责办理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和财务管理、项目会审、下达资金计划和资金拨付等分配使用的管理,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
第五条 市民发办和市财政局联合向市政府汇报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效果。
市民发办和市财政局根据我市产业政策和当年专项资金总量,每年在3月底前向社会发布当年度专项资金申报方面的有关手续。
第三章 资金使用范围和扶持方式
第六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直接和间接扶持民营企业的项目支出,包括:
(一)市组织举办的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型专项活动(包括招商引资、创业辅导、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的补助;
(二)为民营经济产业集群、优势产业提供技术研发、检测及技术、专家信息库等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补助;
(三)对民营企业争取到的国家、省有关扶持资金的匹配;
(四)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组织或个人的奖励;
(五)其他。
民营企业的技改贴息、新产品经费补助、科技三项费用补助、名牌奖励等按市相关规定办理,不包括在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内。
第七条 对市组织举办的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型专项活动和为民营经济产业集群、优势产业提供技术研发、检测及技术、专家信息库等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补助,一般在项目完成后进行,经费投资额较大的,也可以事前或事中补助。
对民营企业争取到的国家、省有关扶持资金的匹配,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确定匹配资金。
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组织或个人的奖励,按照当年民营经济考核办法进行。
对企业的单个项目扶持资金总额不超过30万元。
第四章 申报条件和方式
第八条 由市民发办和市财政局每年3月底前发布当年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指南。申报工作指南可从市民发办南通民营经济网(网址:http://www.ntpe.com.cn)下载,也可从南通财政公共信息网(网址:http://www.ntcz.gov.cn)下载。
第九条 申报专项资金扶持的单位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投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我市产业投资指南要求;
(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
(三)单位会计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
(四)直接或间接服务民营企业的项目必须有明确、具体、可行的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方案和计划;
(五)申报有关扶持资金配套项目,必须是在项目实施期内国家、省有关扶持资金已到位的项目。
除上述若干条件外,其它必备条件按申报工作指南的要求办理。
第十条 凡符合专项资金申报条件并有申报意向的单位,可根据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指南的要求准备申报资料,一式三份报同级民发办,由同级民发办会同同级财政局联合审核后,向市民发办申报,同时抄报市财政局。
第十一条 申报单位需提交相应的申报材料。
申报贴息的,申报单位需提交:(1)符合规范的项目可行性报告;(2)当年的项目贷款合同;(3)贷款到位凭证;(4)项目实施期间的有效付息凭证;(5)项目实施进度说明材料;(6)其他有关证明材料。使用自有资金投资的可以比照贷款投资,同样享受贴息扶持。
申报补助的,申报单位需提交:(1)规范的项目可行性报告;(2)有关工作方案或工作成效;(3)经费使用预算或决算;(4)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具体申报材料根据申报工作指南的要求办理。
第五章 审定程序
第十二条 由市民发办和市财政局联合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对有关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论证。
第十三条 市民发办和市财政局依据专家评审论证意见,提出初步立项安排,并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市民发办和市财政局联合下达扶持项目和扶持额度,并与申报单位签订专项资金使用合同。
第六章 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局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对批准立项的项目,其经费由市财政局按专项资金使用合同和实施进度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
第十五条 建立项目专项审计制度。市财政局在下拨资金前应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项目审计,符合专项资金使用合同中约定条件的方可拨款。项目承担单位收到贴息、补助或奖励资金后,应按国家有关财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
第十六条 建立项目定期报告制度。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在每年2月底前向市财政局和市民发办报告本单位上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第十七条 建立项目跟踪管理制度。市财政局会同市民发办对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发挥资金的最佳效益。对项目的监督应依法办事,不得干预项目承担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按有关财务规定妥善保存有关原始票据及凭证备查,对主管部门的专项检查,应主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并提供相关资料。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在执行过程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或撤销时,需报市财政局和市民发办审核同意,并提出处理意见。剩余资金如数退回市财政。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承担单位要对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项目承担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对项目承担单位和相关人员给予处罚和通报,追回已经取得的专项资金,并取消其在5年内申报财政支持项目的资格;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虚假材料和凭证骗取资金的;
(二)违反专项资金使用原则,擅自改变使用范围的;
(三)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
(四)有偷、漏税行为的;
(五)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一条 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并参照本办法制定管理办法。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民发办、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莆田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政府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莆田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莆政综〔2010〕18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单位,各直属机构、高等院校:

经研究,现将《莆田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莆田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严格控制投资概算,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促进廉政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福建省省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试行)》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代建制,是指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后,项目业主通过招标或经市政府同意的等其他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以下简称代建单位),代行项目业主职责,负责项目的建设实施,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安全和工期,项目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的制度。

本规定所称的市级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使用市级预算内外资金、各类专项建设资金和融资资金以及市级政府管理的其它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下列市级政府非经营性投资项目,凡项目总投资达到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且政府投资占项目总投资50%以上的,原则上应推行代建制:

(一)市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机关、检察审判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办公业务用房以及为办公服务的接待、会议、培训等用房项目;

(二)市属科教文卫体、民政及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项目;

(三)市属看守所、劳教所、戒毒所、治安拘留所等政法设施项目。

上述所列以外其他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可以参照本规定推行代建制。

第三条 代建工作的开展,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第四条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指导全市政府投资项目推行代建制工作,按照投资管理权限和建设程序审批代建项目,对代建项目实施投资管理和监督;市财政局负责代建项目的财政财务管理和监督;市建设、审计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项目代建过程中的相关管理和监督工作;市招投标办组织协调代建项目招投标交易活动再监督工作;市监察局对各有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察。



第二章 代建管理机构、代建单位和项目使用单位



第五条 市政府成立莆田市代建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莆田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代建办),挂靠市发展改革委,作为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组织实施部门。

第六条 市代建办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会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单位资格的认定,核发《代建单位资格证书》,建立和管理我市代建单位名录库。代建资质实行年检制,每年于12月初由代建单位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代建办审核后,签盖年检专用章,并在市主要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布。

(二)按照《招标投标法》《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和本规定等,指导项目使用单位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在莆田市工程交易中心通过招标方式,从我市代建单位名录库中选择代建单位;特殊项目,经市政府研究同意,项目使用单位可以直接从我市代建单位名录库和省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单位名录库中选择代建单位。

(三)组织项目使用单位与代建单位,签订项目代建合同,并将代建合同鉴证后,报市相关部门备案;监督项目代建的履行情况,协调代建单位、项目使用单位关系;参与项目竣工验收和代建项目的资产移交。

第七条 代建单位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代建单位代行项目业主职责,参与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招标,负责代建项目的建设管理、监督等相关事项。

(二)督促项目施工单位依照合同约定,制定施工计划,确保项目建设工期;配合监理单位对代建项目的工程进度、隐蔽工程进行认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督促项目施工单位加强项目质量和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组织代建项目竣工验收。

(三)代建单位对代建项目负终身责任,不得将所承担的项目代建工作转包或分包。发现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等问题,应及时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安监局等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报告。

第八条 项目使用单位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选择项目代建单位,并会同代建单位选择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二)负责自筹建设资金的筹措,编制年度投资计划和年度支出预算。经代建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核后,及时拔付工程款。

(三)参与代建项目竣工验收。

第九条 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的代建单位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本市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良好的财务状况和信誉;

(二)具有乙级工程咨询、乙级工程设计、房建、市政、水利、公路施工总承包二级、房地产开发二级以上等资质之一,或者是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专业项目管理机构或市级国有投资公司;

(三)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以及其他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符合规定的资格要求;

(四)有与代建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并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

国家对代建单位及其管理人员的资格条件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的代建单位:

(一)已被行政机关责令停业或停止承接工程任务的或记不良记录的;

(二)近三年内承接的建设项目中发生过较大以上事故,或者一年内发生过两起以上一般事故,或者有重大违规、违约行为的;

(三)近五年内曾代建的项目后评价结论为不良的。



第三章 代建项目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符合本规定条件的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单位,按照规定程序报请市发展改革委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附上项目建设管理的形式,阐明是否采用代建制和代建单位选择方式(招标或邀请)建议。市发展改革委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时,一并批复确定该项目是否实行代建制,并明确代建单位选择方式。

第十二条 项目使用单位按照市发展改革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意见,选择确定代建单位。项目代建单位确定后,由市代建办组织项目使用单位与代建单位签订代建合同,市代建办对合同条款审核后予以见证。

第十三条 项目使用单位与代建单位签订代建合同签订后,代建单位按合同约定,全过程参与代建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包括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审核、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招标确定等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四章 代建项目投资计划和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 代建项目严格按照批准的工程概算控制项目投资规模,在施工图设计中实行限额设计。严禁在施工过程中随意变更设计、增加投资。确实需要变更核定的项目总概算的,经项目使用单位和代建单位同意后,按照市政府《莆田市建设工程标后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代建项目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审批时,项目使用单位应明确项目资金拼盘中各项资金的具体来源。工可审批后,建设单位可以将项目拼盘资金集中到财政基建帐户实行国库统一支付。财政部门按照工程进度直接向施工单位拨付工程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后的结余资金按来源比例返还。

第十六条 施工单位申请工程进度款,必须经过监理单位审核、代建单位复核后报财政部门拨款,其中:

(一)施工图范围内的工程量进度款由监理单位严格按照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及合同约定的拨付比例进行审核并报代建单位复核。

(二)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增加的工程量进度款。设计变更项目按照规定程序报相关部门审批后,由施工单位申请实际增加的工程量进度款,经过代建单位与监理单位审核后按50%-60%报财政部门拨款。

第十七条 代建项目竣(交)工验收后,代建项目的施工单位应当根据监理单位确认的工程竣工文件和技术、经济签证,编制工程竣工结算,由代建单位核实后报市财政局审定,进行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第十八条 代建项目实行履约担保制度,签订项目代建合同前,代建单位应当向项目使用单位提供银行出具的金额不低于项目代建管理费的履约保函。具体金额根据行业特点,在项目招标文件中确定。

第十九条 代建单位的项目代建管理费,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省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闽政[2007]11号)执行。

实施建设阶段代建的项目,招标前或者在招标时通过竞标方式确定的项目代建管理费不得超过下列公式确定的限额标准:

(一)经批准投资估算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代建管理费的限额标准为“投资估算值×2%×0.7”。

(二)经批准投资估算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项目,代建管理费限额标准为“[100万元+(投资估算值-5000万元)×1%]×0.7”。

(三)经批准投资估算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项目,代建管理费限额标准为“[150万元+(投资估算值-1亿元)×0.8%]×0.7”。

(四)经批准投资估算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项目,代建管理费限额标准为“[470万元+(投资估算值-5亿元)×0.5%]×0.7”。

(五)经批准投资估算10亿元以上、20亿元以下的项目,代建管理费限额标准为“[720万元+(投资估算值-10亿元)×0.2%]×0.7”。

(六)经批准投资估算20亿元以上的项目,代建管理费限额标准为“[920万元+(投资估算值-20亿元)×0.1%]×0.7”。

特殊情况需要提高代建管理费标准的,由代建单位与业主单位协商后,报市政府批准。因提高代建管理费标准而增加的投资,原则上在总投资结余中开支。项目代建管理费应由市财政局审核后按项目进度分期支付,具体支付方式在项目代建合同中明确。

第二十条 项目代建管理费列入项目概算,在概算的第二部分费用中列项。实行代建制项目,项目概算中不得再列建设单位工程管理费。项目使用单位在代建过程中已发生的建设单位管理费,需报市财政局审核批准后在项目概算中列项。



第五章 监督检查和奖惩规定



第二十一条 代建单位、使用单位不依照本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代建项目管理职责,造成代建项目投资失控、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工期延误等后果的,由市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的,需移送监察机关处理的要移送监察机关。

第二十二条 代建单位在组织项目勘查、设计、施工、主要材料设备采购等招标工作中,依法应当公开招标,未经批准擅自邀请招标或依法应当招标未经批准擅自不招标的,经有关部门监督检查确认代建单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由市发改委依法予以查处;情节严重的,由市代建办解除项目代建合同,并由代建单位负责赔偿损失。

第二十三条 市审计局应当依法加强对代建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监督,出具审计报告或审计决定。

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参与代建项目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监察,对违法违规人员依法、依纪及时予以查处。

第二十四条 代建单位未能完全履行代建合同,造成代建项目工程质量不合格的,代建单位应当组织施工单位无条件返工,直至验收合格,由此造成的损失包括增加的投资费用由项目代建单位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材料供应等单位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单位共同负责赔偿。

项目代建单位在责任期内,如与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材料供应等单位串通舞弊,或者因工作疏忽、过失,导致代建项目出现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代建单位违反本规定应当赔偿损失的,在赔偿额确认后的十五日内,由市财政局相应扣减其代建管理费;代建管理费不足支付的,从代建单位的履约担保中收取其余赔偿额;履约担保仍不足以支付的,由代建单位用自有资金支付,赔偿金应全部用于项目建设。

第二十六条 代建单位因组织管理不力致使代建项目未能在移交使用目标日前完成移交的,经市建设主管部门认定,每超过一天,市财政局应扣除其项目代建管理费1‰。

第二十七条 项目如期建成竣工验收,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经验收全部符合代建合同约定,质量验收合格,竣工财务决算经市财政局审核批准后,如审定投资比合同约定投资有节余,且该节余是由于代建单位通过优化设计、配合决算审核等工作形成的,经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和市建设局共同认定,可给代建单位予适当奖励,并记入其代建业绩档案。

第二十八条 市发改、财政、建设等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及市代建办的工作人员在代建项目实施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依法予以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可参照本规定,在辖区范围内实行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批准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莆田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莆政综[2007]172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