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日照市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市场化运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6:35:26  浏览:843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日照市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市场化运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山东省日照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日照市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市场化运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日政发[2003]6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岚山办事处,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专院校,市属各企事业单位,国家、省属驻日照各单位:
现将《日照市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市场化运作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日照市人民政府
二○○三年十一月十九日

日照市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市场化运作
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规定,切实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根据《日照市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市场化运作实施办法》(日照市人民政府2003年第9号令),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经济适用住房市场化运作,实行“用地市场化、审批程序化、补贴货币化、购房自主化、监管规范化”。
第三条 按照“总量控制、严格审核、先购后补、阳光操作”的原则,将每年计划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用地出让的政府净收益金,专项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市场化运作。
第四条 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经济适用住房出售对象,优先安排中低收入家庭中的无房户、危房户和住房困难户,分期分批解决。
第五条 日照市规划建设委员会负责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市场化运作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申请经济适用住房补贴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请人具有市区常住非农业户口或夫妻一方是市区常住非农业户口。
(二)上年度家庭收入在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中低收入标准线以下。
(三)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无房户(未购买过房改房、经济适用住房、集资建房、商品房及无商业用房、宅基地、平房等私有房屋)、危房户以及人均居住面积8平方米(含8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将私有房屋转让他人的,不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市场化运作政策。
(四)申请人为企业职工、教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烈军属及失业人员。企业职工是指各类企业在劳动保障部门有劳动保障立户,办理了用工手续并依法签定劳动合同的人员。
第七条 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补贴按下列程序审批:
(一)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补贴,应当向所在单位(停产、半停产、破产企业职工向主管部门或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提交下列材料并填写《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补贴审批表》。
1.户口证明;
2.婚姻证明及复印件;
3.夫妻双方居民身份证及复印件;
4.配偶所在单位和市房管局出具的现住房情况证明;
5.配偶所在单位或劳动保障、民政、税务等部门出具的年家庭收入情况证明。
(二)所在单位对申请人的住房及家庭收入情况进行核实,并张榜公示,5日内无人提出异议,在《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补贴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停产、半停产、破产企业职工由主管部门或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盖章),连同本条(一)项所列证明材料报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
(三)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严格审核,对符合购房条件的,配发购房资格顺序号。配号户数多于计划补贴的总户数时,公开组织轮候摇号,经公证机关公证后,将摇号确定的购房户向社会公示。
(四)公示5日内无人提出异议,确定为本年度经济适用住房补贴对象,发放《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补贴许可证》。
第八条 申请人取得《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补贴许可证》后,可以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房地产市场自主选择购买商品房(新建商品房、二手房均可,平房除外)。
第九条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补贴许可证》有效期为一年,申请人在有效期内未购买住房,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条 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家庭,未取得《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补贴许可证》,自行购买的商品房,不得申请经济适用住房补贴。
第十一条 购房人凭居民身份证、《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补贴许可证》、《房屋所有权证》到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领取经济适用住房补贴。
第十二条 享受经济适用住房补贴政策所购房屋,由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在《房屋所有权证》上加注“经济适用住房”字样,该购房户不得再申请购买其他政策性住房。5年内上市交易的购房户,必须如数退还原经济适用住房补贴,方可办理房屋产权交易手续。
第十三条 年度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户数和每户补贴标准,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经济适用住房批准用地规模×容积率(1.2)
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户数 = ————————————————————
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标准(70平方米/户)


经济适用住房用地出让的政府净收益金
经济适用住房每户补贴标准 = ————————————————————
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户数

第十四条 经济适用住房用地由市国土资源局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出让,所得政府净收益金由市财政局专户管理,定期拨付到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经济适用住房补贴帐户。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每月向市财政局报送经济适用住房补贴发放情况统计表。
第十五条 对违反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市场化运作规定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对举报属实者给予奖励。奖励资金和市场化运作管理经费从经济适用住房用地出让的政府净收益金中列支。
第十六条 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市场化运作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骗取补贴的,除追回补贴外,并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 2003年6月14日《日照市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市场化运作实施办法》发布后,到本实施细则生效期间,符合条件并已购买商品房的家庭(以房屋所有权证为准,平房除外),可以申请当年度经济适用住房补贴。
第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同意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批复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同意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批复
国函〔2006〕9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泉州市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请示》(闽政文〔2005〕370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同意泉州市人民政府驻地由泉州市鲤城区庄府巷迁至泉州市丰泽区景观东路。搬迁经费由你省自行解决。

                             国务院
                          二○○六年二月十三日

探寻犯人猝死的成因及对策

陈平 龚华


笔者在检察工作中发现,犯人猝死的百分比高于一般正常人死亡的百分比。据笔者对一些狱所的调查统计表明,这些监狱的犯人每年的平均死亡人数为8-10人。也许有人认为,一个几千人的监狱一年死十几个的是很正常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是笔者认为,监所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地方,它既是一个关押犯人或是犯罪嫌疑人,并对他们进行教育改造的地方,又是一个国家、地区司法是否文明的窗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刑事政策是否得到落实,司法的程序法和实体法是否真正得到贯彻执行,人权是否真正得到重视和关怀。此外,监所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对犯人教育、改造的成效。正是基于诸种重要的原因,笔者觉得有必要对监所犯人(当然包括嫌疑人和被告人,这里是指通常意义上的犯人,并非专业的"犯人"用语)的猝死成因进行分析,以加强监所检察的力度,贯彻落实刑事法方面的有关法律,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
犯人猝死的成因和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陈旧性疾病。此种类型的死亡率占了整个犯人猝死的80%以上。这些犯人在入狱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和潜伏性疾病,只是因为入狱前没有发现,入狱后由于精神打击,他们成天处于后悔、绝望、忧郁、苦闷之中,心理学和医学表明,这些情绪对人的精神和肉体的摧残都是毁灭性的,犯人在这样的情绪中免疫力不断下降,身体每况愈下,身上的慢性疾病和潜伏性疾病快速恶化,最终导致犯人猝死。
二、突发性疾病。此种类型的犯人在入狱前身体是完全正常的,入狱后,因为个体的差异,暴发了脑溢血、心机梗塞等突发性疾病,导致了死亡悲剧的发生。
三、劳动安全事故。此种原因是导致犯人死亡的外因,它在笔者对犯人猝死的统计中所占的百分比虽然较少,但是此种原因值得重视。有的监狱的劳动安全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或是劳动管理存在管理盲区,致使犯人在劳动过程中因为意外事故或是劳动安全事故丧生。
四、虐待被监管人员。个别狱所管理人员执法思想和执法水平较差,特权思想较为严重,不把犯人当人看,认为犯人都是些社会渣滓,对他们用不着客气。在这种歧视心理的支配下,他们动辙对犯人辱骂、嘲笑、甚至是拳脚相加,少数被监管人员被打致残或是致死。
五、犯人互殴致死。犯人之间的暴力事件致使犯人致死。
总之,犯人猝死的原因形形色色,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掌握了犯人猝死的初步原因后,我们就可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监所检察的工作力度,加强监所的内外管理,防止犯人猝死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完成对犯人进行教育改造的任务。那么如何防范犯人猝死呢?
一要转变执法理念,克服重监管,轻人权的思想。监所是社会的一个敏感地方,监所的执法和管理人员要强化执法观念,只有充分重视和尊重人权,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才能牢固树立公正执法的思想,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最终完成刑法的特殊任务,实现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的有机统一。
二、建立和健全狱所卫生预防和监控体系,对入狱所的犯人的健康状况实行全程监控。在入狱前,要认真对犯人进行体验,询问其有无既往病史,建立体验健康状况记录登记制;定期对犯人进行健康状况复查,及时发现犯人潜伏性疾患,对发现有严重疾病的犯人要及时地向有关部门反映,该治疗的及时治疗,该变更执行方法的要依法变更,把犯人猝死的可能性减少到最小程度,避免因犯人猝死而造成死者家属与监所等管理机构出现对立情绪,。
三、加强监狱劳动安全的监督管理,防止劳动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方面要对劳动设施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对劳动过程的实行全程监控,尽力避免劳动过程中的机械性事故和劳动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狱所的目标考核力度,将此项工作纳入狱所的目标管理,实行劳动安全事故"一把手负责制"、"一票否决制"。与此同时,加强监所检察的工作力度,对发生劳动安全事故的狱所要重点关注,看是否是因失职渎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对那些因失职渎职造成了重大的劳动安全事故的狱所,监所检察部门要及时将案件移送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及时进行查处。
四、加强监所检察,加大对执法人员教育和管理的力度。监所执法人员既是落实国家刑事政策的执行者,又是对犯人进行教育改造的管理者,他们在监所监管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对他们加强教育管理,对完成刑事诉讼的任务至关重要。第一,要加强监所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用执法人员犯罪的典型案例对他们进行警示教育,让他们做到以人为鉴,警钟常鸣。要结合政法部门的各种教育活动和执法检查活动,对监所执法人员进行法制教育,让他们克服特权思想、霸道作风和粗暴的执法作风,明白从执法管理者到犯人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增强依法执法,文明执法意识。第二,加强爱心教育。执法者要树立平等的观念,不要歧视犯人,对他们多此尊重和宽容,少些歧视和冷漠,在监管的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主动与他们进行交流、接触,在生活上做他们的朋友,关心他们的冷暖和疾苦;在人生的道路上做他们的知音,帮助他们克服自悲和绝望心理,重新树起生活的风帆;在监管上做他们的法律顾问和导航人,增强其法律意识。第三,加强监所检察的工作力度,严厉惩处虐待被监管人员的监所管理人员。对打骂被监管人员情节严重的,监所检察人员要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对那些虐待、殴打或是唆使他人殴打被监管人员造成他们重伤、死亡的,检察院要依法查办。
五、加大监管工作力度,防止监所暴力事件的发生。监所是社会灰色人员和边缘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必须加强监管力度,才能维持监所的正常工作秩序。监所的暴力事件大概有三种情形:一是称霸施暴型。这种人在入狱前都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即人们所说的"大哥"、"黑老大",以前,他们在社会上无恶不作,称王称霸,入狱后仍然不思悔改,并凭借自己从前在社会上凶狠毒辣的嗅名,在狱所中继续作威作福。二是进攻性施暴型。这种人大多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抢夺、强奸等暴力犯罪人员,这种人性情粗暴,性格扭曲,具有很强的进攻性。在狱所中,他们仍然欺弱凌残,别的人犯对他稍有一丝不恭,他们便会大打出手,施暴伤人。三是破罐破摔施暴型。这种人入狱前没有前科,由于一失足被判刑,他们便对生活失去信心。在这种绝望、失落和极度苦闷心理的支配下,他们很容易冲动,因为一点小事也可能会不计后果对人施暴,从而酿成暴力事例的发生。对监所的暴力事件进行分析,有助于监管人员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犯罪类型采取不同的对策,以防止监所暴力事件的发生,维护监所的稳定。

(作者单位:四川省简阳市人民检察院)